2016-2017年中國煤炭去產能繼續(xù)在路上分析
一、2016 年去產量立竿見影,政策相機抉擇
今年初,去產能打響了供給側改革的第一槍,國務院及發(fā)改委等相關部委陸續(xù)出臺相應的去產能政策,政策出臺密集,政策力度大,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276 天工作日的制度,實際上是降低了產能利用率,相當于降低了 16%左右的產能,對限制產量起到直接的效果。2016 年,煤炭月度產量同比均呈下降狀態(tài),6 月份同比最大降幅達到 16.6%,前三季度全國累計生產原煤 24.56 億噸,同比下降 10.5%,產量收縮效果明顯。
雖然政策不斷加碼提高煤礦的產能利用率,但實際產量并未顯著上升,主要原因包括:
1、提高生產負荷后的安全問題以及相應人力成本的上升;
2、產能放開政策有效期僅到 2016 年底,短期的政策微調與企業(yè)產銷計劃難以匹配;
3、大型煤炭企業(yè)已經享受了“產量協(xié)同”的“默契”,并不想大舉增產打破短暫的高價均衡。
因此,政策微調后,產量雖有增加,同比增速也呈現(xiàn) U 型的走勢,但幅度有限,未能改變年內供給緊張的格局。
二、2017年去產能政策圖景展望:從靜態(tài)目標均衡到動態(tài)政策均衡
據(jù)數(shù)據(jù),我國“兩證”齊全的煤礦共計 5930處,核定產能合計 35.79 億噸。其中,山西、內蒙古、陜西產能分別為 9.35/7.80/3.95 億噸,占比接近 60%,河南、貴州、山東、安徽、黑龍江等省份的產能也超過 1 億噸。前八大產煤省份累計產能接近 80%。2015 年全國煤炭產量為 37.5 億噸,按照目前的產能數(shù)據(jù)尚有1.8 億噸的超產量,且上述產能計算是按照 330 天工作日核定的,如果按照 276 個工作日核定,實際核準的產能僅有 30.06 億噸。如果嚴格按照 276 個工作日生產,產出缺口將大為增加。
國家發(fā)改委、能源局、煤礦安監(jiān)局 2016 年 7 月發(fā)布《關于實施減量置換嚴控煤礦新增產能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要求建設煤礦要與關閉退出的煤礦產能進行減量置換,確保整體產能有減無增。其中,《通知》鼓勵關閉退出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實施計劃以外的煤礦參與產能置換,并明確實施方案外的關閉退出產能占總產能置換比例不低于50%;實施方案內的產能雖可用于置換,但置換指標需按比例折減。
據(jù)數(shù)據(jù),截止到 2015 年,全國煤礦總產能約為 57 億噸,包括正常生產的產能約 39 億噸、改擴建或者新增煤炭產能 15 億噸(含違法違規(guī)建設 8 億噸),停產礦井規(guī)模約為 3 億噸。按照國務院 7 號文的總體要求,未來 3~5 年內行業(yè)去產能規(guī)模為 5 億噸,合法在建礦規(guī)模為 7 億噸,按照減量置換的要求,未來合法新增產能控制在 2 億噸左右,實際整體的正常生產產能仍維持在 39 億噸,基本可以維持行業(yè)供需平衡。 “十三五”規(guī)劃中,我國 2020 年的煤炭消費目標折合原煤約為 41 億噸,考慮 39 億噸的產能加上進口煤炭數(shù)量,恰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目標。從靜態(tài)均衡的結果來看,最初的去產能政策目標是合理可行的。
隨著去產能政策的推進,預計未來兩年公告的煤炭產能還會增加,主要集中在山西、陜西、內蒙等地區(qū)的大礦,但游離于統(tǒng)計外的其他在產產能數(shù)量將逐步減少。隨著近幾年行業(yè)固定資產投資數(shù)量的大幅下降,預計新增產能未來也將出現(xiàn)快速下降,整體凈新增產能將出現(xiàn)下降。
如果說 2016 年的去產能政策追求的是中長期靜態(tài)均衡目標,那么必定在實際執(zhí)行的過程中受到動態(tài)因素的擾動,導致實際短期供需不平衡的出現(xiàn),甚至加劇。2016 年 9 月開始,發(fā)改委已逐漸開始調整去產能的政策組合,預計 2017 年去產能政策將繼續(xù)做動態(tài)調整。判斷2017 年去產能政策的組合將有如下特征:
1、長期去產能目標不動搖:即未來 3~5 年淘汰 5 億噸產能,減量置換 5 億噸。
2、減量置換將充分推進:小型高危礦井的關�;蚶^續(xù)加快,優(yōu)質高效新建產能將在減量置換的前提下釋放產能;同時,減量置換也可能跨區(qū)域進行交換,不影響整體去產能的目標。
3、產能利用率的管制政策或逐步放松:276 個工作日等通過降低產能利用率來限制產量的政策將作為短期政策逐步淡出。
認為 2017 年“去產能”的政策重心將從“降產量”向實質“去產能”轉換,煤炭產量將出現(xiàn)小幅增長,其中增量主要來自于對煤礦生產工作日的放松,預計同比可帶來 5%左右的增量。
三、進口量顯著上升,但進口煤并未具備價格優(yōu)勢
據(jù)統(tǒng)計,2016 年 1~10 月份累計進口煤炭 2.02 億噸,同比增長 18.5%。從月度同比增速可以看出,進口量增速加快的月份恰是 5~7 月份國內產量同比收縮最明顯的時期,因此,進口量的增加是對國內供應不足的一種反饋。但從價差看,進口煤在南方港口的價格并未出現(xiàn)優(yōu)勢,甚至價格已向內貿煤收斂,因此價差因素并未驅動進口大量增加。
預計2016年全年進口量將在2.3~2.5 億噸之間,2017 年隨著國內供應偏緊格局的緩解,進口量也將有所回落,在 2~2.5 億噸的規(guī)模。
四、有效供給的擾動因素 2017 年將會趨緩
2016 年三季度末的煤價暴漲除了產量快速收縮的累積效應外,還有另外兩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運力因素的變化以及諸多貿易商“追漲殺跌”驅動下的囤貨。
2016 年沿海煤炭運輸格局發(fā)生改變,“第二運煤通道”(朔黃-黃驊港通道)到港貨源增多,黃驊港壓車、壓船時常出現(xiàn)。借助于準池線的投產和朔黃線的擴能,以及黃驊港設備、設施對外開放這些有利因素,黃驊港今年前 9 月實現(xiàn)煤炭吞吐量 1.30 億噸,同比增加 4341萬噸。但受制于港口堆場小、存煤數(shù)量有限(設計堆存能力僅為 380 萬噸),以及水域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在車、船集中到港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壓車、壓船,煤炭發(fā)運效率受到影響。由于等靠時間較長,貽誤了船期,不但貨主需要負擔大量的船舶滯期費,而且容易造成“第二煤運通道”發(fā)生堵塞,間接造成下游電廠存煤下降,用戶用煤緊張。
而另一方面,“第一運煤大通道”(大秦線-秦皇島港通道)出現(xiàn)貨源腹地縮小,到港資源劇減的現(xiàn)象,前三季度,秦皇島港和唐山五港(國投京唐港、國投曹妃甸港、京唐老港、36-40#泊位、曹妃甸港煤二期)兩港口群合計完成煤炭吞吐量 20865 萬噸,同比減少超過20%,造成鐵路計劃調減,間接影響了需求旺季的煤炭運輸,在三季度末需求季節(jié)性回暖之際,鐵路運能的減少加劇了港口煤炭供應的緊張。隨后在發(fā)改委的協(xié)調下,鐵路總公司重新確定了新的運力計劃,預計四季度可為北方港口提供 9000 萬噸的運力增量,可有效銜接先進產能釋放。
由于煤炭需求和價格連續(xù)幾年低迷,煤炭鐵路運力計劃也逐年縮減,部分運煤車皮也逐步淘汰。2016 年前三季度,全國煤炭鐵路運量依然呈現(xiàn)同比大幅下降的局面。但 9 月下旬,煤炭主產區(qū)公路“治超”新政實施,高企的公路運輸成本迫使部分煤炭運輸回歸鐵路運力,進而導致鐵路車皮緊張�?涌诿禾勘揪凸⿷o張,而產出的煤炭又不能第一時間運送到港口,港口庫存始終低位,又進一步推高了煤價。盡管大秦線提出增加每日煤炭發(fā)運量,但從數(shù)據(jù)來看,發(fā)運量并沒有出現(xiàn)大幅增加,北方港口存煤依然處于低位。
進入 10 月份,隨著煤炭鐵運需求的不斷上升,太原、鄭州、呼和浩特、烏魯木齊、西安等五大鐵路局紛紛調整運價,恢復基準運價率甚至后續(xù)追加調高運價。運費上漲,進一步增加了煤炭的采購成本,為不斷上漲的煤價推波助瀾。發(fā)改委隨后多次開會協(xié)調煤炭鐵路運力銜接的問題。鐵路總公司也進一步加強了指揮調度,全力組織煤炭運輸。10 月份,全國煤炭鐵路運量 1.7 億噸,同比已實現(xiàn)正增長。預計 11 月份,煤炭鐵路運量的同比增幅將進一步改善,有效緩解港口煤炭庫存較低的局面。
中長期看,鐵路運力并不存在瓶頸。過去幾年運煤通道的建設大大低于預期,一方面是運力瓶頸消失,運力需求并不急迫;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部分運煤鐵路也有煤炭企業(yè)參股,行業(yè)景氣下滑導致煤企投資力度減弱所致。從結構看,“十三五”運煤鐵路改善最明顯的就是三西地區(qū),特別是蒙西地區(qū)。主要在兩大線路,一是“蒙華(吉)鐵路”,由蒙西出發(fā)經由陜北煤炭基地直接南下至長江流域;另外一條是山西中南部鐵路,由山西中南部直達山東日照港,這條線路雖然在 2014 年底通車,但受制于景氣因素,運力和效益尚未發(fā)揮,預計“十三五”期間或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
未來五年受益于鐵路網絡改善最明顯的地區(qū)將是蒙西和陜西地區(qū)煤炭企業(yè),主要受益于蒙華鐵路的開通,通車之后,蒙西煤炭既可以輻射到原有的秦皇島港等北方港口,也可以直接陸路到達長江流域,可以靈活調整銷售結構。受此沖擊,山東、安徽等地的傳統(tǒng)產煤企業(yè),將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從庫存情況變化看,雖然三季度開始產量環(huán)比出現(xiàn)上升,但無論是煤礦庫存還是港口庫存都出現(xiàn)了顯著的下降,鐵路運煤量也出現(xiàn)下降,說明增產的效果并未對應到下游需求上,有一部分煤炭可能被貿易商囤貨,轉化成了社會庫存。在預期煤價上升的情況下,貿易商補庫存是正常行為,但會與煤價的上漲形成加速反饋的狀態(tài),進一步推高煤價。判斷2017年煤炭漲價趨緩的背景下,貿易商的投機行為將會有所緩和,與煤價的正向反饋機制將會趨緩。
- 上一篇:化工行業(yè)研究報告:有機硅、煤焦油、制冷劑價格上漲 2017/3/15
- 下一篇:公司召開黨建群團工作座談會 2016/4/14